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李昌春 张云翼 王黎明)近日,道县中医医院中风科团队在科主任张云翼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成功攻克复杂颅内多发动脉瘤治疗难题,创新性采用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为一名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患者实施微创介入治疗,一次性精准处理两颗紧密相邻的“不定时炸弹”。这例手术的圆满成功,标志着该院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诊疗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为区域脑血管疾病患者带来全新治疗希望。

据了解,患者何某某因“反复头痛头晕10月余”前往道县中医医院中风科门诊就诊,磁共振检查提示右侧颈内动脉C6段动脉瘤可能,随即办理入院治疗。经全脑血管造影(DSA)进一步确诊为“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多发动脉瘤(易破)”,影像结果显示其右侧颈内动脉眼动脉段这一关键迂曲部位,紧密相邻生长着两个动脉瘤。相较于单一动脉瘤,此类多发动脉瘤如同血管上串联的两颗“定时炸弹”,不仅破裂风险极高,治疗难度更是呈几何级数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挑战。
面对这一复杂病例,传统治疗方案陷入两难境地:开颅手术创伤巨大,且难以安全夹闭两个深部相邻的动脉瘤;常规弹簧圈栓塞术则可能因首个动脉瘤栓塞后影响第二个动脉瘤的形态与血流,无法实现一次性根治效果。为破解治疗困局,张云翼主任领衔的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展开深入研讨与模拟测算,最终确定采用国际前沿的血流导向密网支架置入术作为根治方案。
据了解,血流导向密网支架是一款设计精巧的网状植入物,其核心治疗理念区别于传统“填塞”方式,通过在载瘤动脉内置入支架重塑血流动力学,如同“智能过滤器”一般,将冲击动脉瘤的湍急血流引导回主干血管,同时阻挡血液进入瘤腔,使动脉瘤内血液逐渐停滞形成血栓并最终闭塞,同时还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沿网孔生长,实现血管生物性愈合。该方案仅需一枚密网支架即可同时覆盖两个动脉瘤瘤颈开口,实现“一石二鸟”的治疗效果,有效避免分次手术带来的风险与患者负担。
11月13日14时,在蒋健教授指导下,中风科神经介入团队与麻醉科团队紧密协作,凭借精湛技术与丰富经验正式开展手术。手术团队通过股动脉穿刺建立微创通路,在高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实时引导下,将微导管如同“穿针引线”般精准穿越迂曲的颈内动脉眼动脉段,顺利抵达大脑中动脉M2段。支架释放环节成为手术成败的关键,团队需确保这枚“救命网”完全覆盖两个动脉瘤瘤颈并与迂曲血管壁完美贴合,任何操作失误都可能导致支架移位、贴壁不良等风险。主刀医生沉稳操控、精准发力,最终将密网支架在预定位置完美释放。术后造影显示,支架定位精准、贴壁良好,载瘤动脉血流通畅,两个动脉瘤内造影剂均显著滞留,血流导向效应立竿见影。整场手术历时约1小时圆满完成,患者术后恢复迅速,未出现任何神经功能并发症,原有头痛头晕症状彻底消失,目前身体状态良好,对医疗团队表达了深切感激之情。
道县中医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技术突破,标志着医院对颅内大型、巨大型、梭形及多发动脉瘤的诊治能力全面迈入“血流重构”微创介入新时代。今后,该院将持续深耕脑血管疾病诊疗领域,以更先进的技术、更优质的服务,为更多复杂脑血管病患者带来重生希望。
责编:左爽
一审:杨友林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来源:湖南法治报









